目前國內外冰晶石廠家主流的冰晶石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
氫氟酸法:又可分干法和濕法。干法是將氣態(tài)氫氟酸在400~700℃和氫氧化鋁反應,生成氟鋁酸(H3AlF6),然后用純堿在高溫反應而生成。濕法是將40~60%的氫氟酸與氫氧化鋁反應后再加入純堿而制得。
氟硅酸法:可分氟化銨中間產物和氟硅酸鈉中間產物法,前者系氟硅酸與氨水氨化后再與鋁酸鈉反應而生成。后者是將磷肥生產中的含氟廢氣經回收氟硅酸鈉后,再經氨化合成等工序而制得。
碳酸化法:在鋁酸鈉及氟化鈉溶液中,通以二氧化碳,亦可制得冰晶石。
制鋁工業(yè)回收法:從煉鋁生產的廢氣中回收的稀氫氟酸與鋁酸鈉反應可回收冰晶石。
堿法:將純堿、熒石、硅砂經焙燒、粉碎、浸取后與硫酸鋁反應而得,工業(yè)上很少采用。
灼減是冰晶石的一項重要檢驗指標,是冰晶石物料550℃0.5h的環(huán)境下,灼燒損失量的百分比例。冰晶石的灼減是1999年制定國標時的新增指標1984年的國標并無此項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鋁電解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工業(yè)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和環(huán)境保護受到重視并急需提高作為鋁電解的原料——冰晶石,其性能也需要提高。冰晶石灼減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在鋁電解生產中的使用效果,灼減高,會造成冰晶石水解、飛揚、物料利用率低、加重環(huán)境污染等問題,灼減越低則使用效果越好。
所以,降低灼減是提高冰晶石產品質量生產*冰晶石首要解決的問題。如何更好的提高冰晶石的品質,是冰晶石廠家不懈的追求。